古墓疑踪(69集)(血案疑踪)

古墓疑踪(69集)(血案疑踪)

| 文先生

古墓疑踪(69集)


字幕:第六

日,抗日战争纪念馆。

在纪念馆的各个展区都有不少游客在身穿白衣蓝裤的女解说员的讲解下进行参观。

政保科赵科长和科员沈慎在李馆长的陪同下正在调查了解纪念馆各个展区的情况

一个摆满各种人体标本和器官容器的大厅内,女解说员正在向一排少先队员们慷慨激昂地介绍着:“同学们,这个展厅原来就是万恶的日本关东军“731”部队的人体解剖室。大家看到的人体骨骼标本,各种人体器官标本都是他们用来研究细菌武器,化学生物武器的实验品。他们在进行各种人体解剖和实验中采用的都是惨无人道的活体解剖。这些被他们残害的人们大多是在战场上被他们俘获的爱国志士,有“抗联”的英雄,有国民党军队的士兵,有反抗他们的热血青年,更有许多无辜的老百姓!同学们,在这个惨绝人寰的实验室里,“731”部队就像野兽一样我们中国同胞犯下了令人发指,不可饶恕的滔天罪行,我们要永远牢记这段屈辱的历史,认清帝国主义……”

李馆长介绍道:“这间展厅是“731”部队的实验室,里面除了标本就是各种手术器械,没有文字资料的东西

赵科长环顾了一周展厅说道:“那我们到别处看看吧。”

三人来到院中一处四方方的很高的砖房前,李馆长指着房子介绍道:“这是一个炼人炉,小日本当年处理尸体就是用这个炉子。”

赵科长感慨地说:“说这里是人间地狱一点也不过份!”又指着一片立着不少十字形的木杆子的开阔地问“那是干什么用的?”

李馆长答道:“啊,那是细菌试验场,你别看那一片地儿光秃秃的没啥东西,那可是“731”部队的试验场,也叫打靶场,当时他们每次搞试验都是把我们中国人,也叫“丸太的活人当作试验品捆绑在木桩上,然后由日本飞机在空中投下细菌弹进行试验,就这地方当年死老人了!”

赵科长又问道:“李馆长,那么你们的纪念馆主要都有什么东西是值得盗贼惦记的呢?”

李馆长两手一摊,笑着答道:“您都看见了,啥值钱的东西也没有,这不像历史博物馆,有个金银珠宝古董啥的。”

赵科长又问:“那么馆里有没有国家机密的东西或者是小日本当年留下的各种研究资料?”

李馆长摇摇头说道:“这个你们不是都看过了吗?要说文字性的东西,我们馆也就是那天进贼的档案馆,其实那里的所有材料是我后来整理出来的“731”部队历史资料,没有遗存的东西,就算当时有一些资料苏联人肯定也是走了。”

赵科长眉头一皱,脱口道:“苏联人?”

李馆长不以为然:“啊,就是当年的苏联红军,那时这地方是苏联人接管的,当时日本“731”部队的俘虏都让他们给弄走了。”

赵科长点点头,又问道:“馆长,自从出了事情之后你们的安全保卫工作加强了没有?”

李馆长道:“加强了,加强了,我们现在都是双岗值班,而且领导还要巡查。”

赵科长道:“这样就好,虽说我们没有太重要的东西,但也要防止敌人破坏造成不好的影响。”

李馆长点头道:“是是我们尽力,尽力。”

这时一名女工作人员匆匆走了过来,对李馆长说道:“李馆长,刚才公安局来电话,让这两位同志马上回去。”

赵科长抬腕看了看表说道:“那好吧,今天就到这儿,李馆长发现有什么情况及时联系呀。”

大家握手道别。

日,刑警队队长室

李龙和雷大平正在讨论案情,黄风推门走了进来。

李龙招呼:“小黄,查到结果了吗?”

黄风站在李龙桌子对面手指着纸条说道:“报告队长,刚查到的”董歪脖子的资料,他名叫董富贵,现年五十七岁,刑满释放人员,现为四道街十二委清洁队清洁工,家住四道街十二委六组十八号。

李龙把桌子上的东西一划拉,霍地站起身,喝道:“立即出发!”

安达市公安局局长办公室:

赵科长和沈慎一进屋,王局长就迫切地招手道:“快点过来,这里有重要情况。”

二人赶紧过去坐在沙发上,赵科长不明就里地问:“局长,您把我们俩叫回来是不是有啥新情况?”

王局长打开抽屉,从里面拿出一打儿照片和挺长的一条胶卷放在桌子上,对赵科长严肃地说道:“纪念馆那个飞贼的照相机知道吧?”

赵科长答道:“不是送技术科鉴定了吗?”

王局长手指着桌子上的照片:“瞧瞧吧,这是技术科刚送来的,好好看看都是啥内容。”

二人赶紧拿起照片一张一张地认真查看了起来

王局长坐在沙发上,一脸的凝重,待二人把照片看完,问道:“有何感想?”

赵科长手摆弄着照片,疑惑地说道:“局长,这照片上的内容全都是在纪念馆档案室拍到的,虽说没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但是可以告拆我们一条信息,这个案子决不是一简单的刑事案件,而应该是一个政治案件或者说是一个间谍案件!”

王局长一拍大腿:“完全正确,不论从飞贼的身手来看还是从这种特殊的照相机来看都应该证明是间谍所为。”

科员沈慎问道:“局长,既然是间谍,那他干吗拍下这些没用的东西?”

王局长分析道:“很有可能是这个间谍比较外行,他可能认为纪念馆的档案就是“731”部队原来的资料,如此看来这一定与“731”部队有一定的关系。”

赵科长说道:“王局长,我今天在纪念馆跟李馆长唠到了这个问题,他介绍说解放时“731”部队是苏联红军占领的,就是有资料也都让苏联人拿走了。我大胆妄想,这个间谍案应该与“苏修”有关,那么他们究竟要找什么呢?”

王局长沉吟了一下道:“赵科长,你要知道,二次大战后苏美两国都争抢德国的武器专家,争抢德国的尖端技术,我们的纪念馆在当年那可是小日本正儿八经的化学武器研究所,肯定有这方面的科研资料,他们就是冲这个来的。”

赵科长反问道:“如果是“苏修”间谍的话,那么有说不通的地方,原因是当时这个化学研究所是他们接手的,啥东西都没交给我们,他们还派人来找啥?”

王局长道:“任何事物都不是绝对的,或许是当初他们有遗漏的地方也未可知,当然了,我们也不要先入为主,美蒋集团的可能性也是存在。”

赵科长道:“王局长,那你看我们下步的工作方向?”

王局长果断地说道:“这个案件要重视、要加大破案力度。第一,你马上去省城向省厅、省安全局汇报,听取上级的意见,并了解一下近期的国内、省内的敌情情况。第二,从现在起你们要加派人手入住纪念馆,严密监视敌特的活动第三,你们要从调查飞贼入手,广泛发动群众大打一场人民战争,尽早破案。”

二人起身,异口同声道:“是,坚决完成任务!”

四道街居民委员会:

李龙等人开着吉普车快速地来到四道街十二委居委会。

这个居民委员会的房子坐落在一排排平房的居民区之间,是座老式的砖瓦结构的大瓦房。

写着“四道街第十二居民委员会”的白牌子下面的两扇大门开着,李龙带领大家走进了居委会的办公室

办公室其实就是一个大屋子,靠墙并排放着两张写字台。

屋子里有

五、六个上了年纪的老头老太太正在议论着什么。

看到李龙等一干民警进屋,那位坐在写字台后的一位花白头发的老大娘连忙站起来上前打招呼。

李龙一边拿出工作证给大娘看一边客气地自我介绍:“大娘,我们是市公安局刑警队的,我叫李龙,有点事儿麻烦您。”

大娘推开李龙的工作证热情地说:“啊,民警同志,快都坐下吧。”

看到居委会有事那几位闲唠的老人们都识趣地离开了。

李龙坐在对面写字台的椅子上问道:“大娘,你们这里是十二居委会吧?谁是负责人哪?”

大娘一边给大家倒水一边答道:“是的,我就是居委会主任,你们叫我赵大娘就中,嗳,有啥事儿尽管说。”

李龙客气道:“大娘您快坐,我们今天来呀主要是跟您了解一下在你们委里是不是有一户叫董富贵的人?”

一听这话,原来乐呵呵的大娘表情立刻凝重起来,她疑惑地答道:“我们委里是有一个叫董富贵的人,就住在十组十八号,不过这个人已经死了。”

“啊?”李龙一听急得一下跳了起来“什么?董富贵死了?他啥时候死的?”

赵大娘答道:“三天前死的,已经出丧了。”

李龙定了定神,又问:“大娘,你们委的这个董富贵有多大年纪?”

赵大娘回道:“这我清楚,今年五十七岁,不知是不是你要找的人?”

李龙点点头:“就是这个人,不知道他是怎么死的?”

赵大娘答道:“现在就剩他老伴一个人,你知道,董富贵刚出大狱没几年,他们又没有什么一男半女。”

李龙对雷大平,黄风道:“走,上他家看看!”又对大娘道:“大娘,麻烦您老给带个道。”

赵大娘笑道:“那就走吧,他家就住在我家的斜对面。”

一行人走出了居委会朝侧面的一条胡同走去。

董富贵的家是一个独门的小院子。院内有许多空地,但他家没有像别人家那样种一些蔬菜之类,而是在朝阳面栽植了一排最具东北特点的“大丽花”。时值春季,那花儿还没有开放。但它们那挺拨的躯干和翠绿的枝叶却着实装点着春的意思。

与其极不协调的是坐北朝南的两间小砖房却是勾缝脱落,破败不堪,显得屋子的主人一定不是精心过日子的主儿。

居委会赵大娘领着李龙等人敲开了董富贵家那扇瞧不清颜色的木板门。一位中等身材,一身青衣的精瘦老妇人迎了出来。

字幕:董富贵老婆刘兰香

这位老妇人看上去约有五十多岁年纪,虽说身体很瘦弱,但她那双闪亮的眼神却给人一种十分精明的感觉

赵大娘首先招呼:“他董家的,这是公安局的同志,找你有话说哩。”

那老妇人稍感惊疑,但很快就镇定下来:“那,到屋吧。”

几人相随来到屋内。

李龙仔细地打量了一下屋里的摆设,目光一下定格在一只靠近墙角的老式梳妆台上。

那是一件漆着紫檀色油彩的陈旧梳妆台。说是陈旧,但一般的人家不会拥有因为这个东西只有在过去的年代中大富大贵的人家才会有。

梳妆台上放着一些少得可怜的“雪花膏”,“香皂”之类,但是一件尺把见方的发着黄灿灿光芒的梳妆铜盒子在镜片的反衬下却格外的显眼。

李龙很快移开目光,坐在一只同样老式的太师椅上,不动声色地问道:“你就是董富贵的家属?”

瘦老太木然地点点头:“是”。

“你叫什么名字?”李龙问。

“我,我叫刘兰香。”瘦老太迟疑了一下,

1 <